多省要求“医生晋升须下乡”,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下乡作为卫生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你怎么看?
导读当政策照进现实,医生晋升下基层成效如何了?来源:医脉通作者:阿泰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中国医生职称晋升之路有多漫长?在正常的晋升机制下,一般住院医师五年后可以晋升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五年后可以晋升副主任医师,五年副主任医师可以晋升主任医师。虽然走完这一条艰辛晋升路程,医生们大都白了少年头,但是,时间,却只是医生职称晋升之路的第一道门槛。为了每一个阶级的晋升,医生们需要耗费不计其数的精力,历经千难万阻,方能突出重围,在“存量竞争”中博得职称晋升的一席之地。面对职称晋升之路上条条框框的限制,医生常常忍不住感慨:苦职称久矣!其中,近年来,下乡到基层作为医生职称晋升之路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曾多次引发业内热议。多省卫健委发文: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须下基层1年2023年5月,海南省卫健委、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联合发布了《海南省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医师分别在晋升副高、正高级职称前,均须到二级及以下或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连续服务至少满1年,也可以在晋升副高级职称前连续服务满2年。2023年5月,安徽省卫健委发布《关于执业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服务基层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安徽省所有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含社会办医)工作的执业医师在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应当在中级职称任期内,到县级及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累计一年及以上的医疗卫生服务。晋升副高级职称后,在县级及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累计6个月以上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正高级职称。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执业医师,须到乡镇或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2023年7月,贵州省卫健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度全省卫生专业技术职务高级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药、护、技)晋升高级职称前,须到县级及以下单位连续服务1年以上,累计服务2年。2023年10月,湖南卫健委发布关于《湖南省卫生系列执业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下基层服务工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医生晋升下基层,做出明确的规定: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三级民营医院年龄50周岁以下(截止至申报当年12月31日)的执业医师在晋升副高级职称前,应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服务一年以上,每次连续服务不少于3个月。此外,山东、陕西、重庆、云南等省市也都发布过类似的相关规定。其实,“医生晋级职称须下基层服务”这一要求并不新鲜,早在2000年初就有多地曾探索实行。此外,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文件《基本医疗与卫生促进法》审议通过,明确释放“强基层”信号,其中明确: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技术职称的,应当有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此后,各地纷纷下发相关文件,逐步将这一规定落实。像是安徽省与湖南省,更是将“医生晋升下基层”这一项单独列出来出台相关文件,可见对这一规定的重视。当政策照进现实,医生晋升下基层成效如何?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医生下基层”已经成为了一条绕不开的晋升之路。出台此项政策的初衷很简单,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们都知道,我国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大多数优秀的医生资源都聚集在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才,因此,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普遍偏弱。因此,作为守护大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亟需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而“医生晋升下基层”,一方面可以让城市医院医生更好地了解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增加其工作经验和见识,城市医院医生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同时,优秀医生的到来也能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水平与队伍建设,为基层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技术过硬的队伍,可谓一举两得。那么,当政策真正落地,成效如何?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这一举措确实促使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得到改善。但从医生普遍反映的问题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如:1.“僧多粥少”,名额限制卡的太紧可以说,这一规定极大地限制了晋升医生的人数。因为几乎每个医院符合条件需要晋升职称的人都不在少数,然而,为了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每一次的下乡名额非常少,因此,不少医院出现了排队下基层的现象。曾有医生在网上吐槽,自己排了快3年了,还没有轮到名额,其他条件都已达标,但因为被这条规定卡着却迟迟无法晋升。2. “水土不服”,无法融入基层环境有医生反映,下到基层以后发现自己不会看病了,因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很多设施不足,有很多检查都做不了,就连很多更新迭代过多次的药物,基层都还在用,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药来替代。有的辅助科室的医生则称,基层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模式,病理标本都会送往第三方,自己经常没事干。有外科医生表示,外科下乡也不配麻醉医师,怎么开展手术?一名医生说,自己刚聘主治就下乡了,并没有多少经验,并且卫生院的病人很少,自己想帮忙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帮,往往一上班就是坐板凳干坐一天。不少医生都有同感,表示在基层自己的技能发挥得很有限,真正能够大显身手的只有经验成熟的全科医生。一位卫生院院长曾抱怨,下基层的医生太过于专科化,有的来了也帮不上忙。3.“形式主义”,为了职称而敷衍了事也有部分医生,下基层纯粹是为了职称,敷衍了事。每周或者每个月只是过去几次,露个脸,打个卡。有基层医生透露,有的医生下基层期间仅过去两次,打卡、拍照之后就走了。鉴于大家都同在医疗系统,将来难免再打照面,对于这种现象,不少基层医院一般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4.“顾此失彼”,对医生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有部分专科性较强的医生称,基层的专科分类没有那么细致,下基层期间,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基层的一些工作上,无法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2023年,一位自嘲自己为“万年老主治”的三甲医生,在某问答社交媒体平台发帖详细分享了自己辞职前的状态,引发不少业内同行的关注。他在帖子中提到,自己的其他副高条件早就满足了,但因为不肯去下乡,不肯去ICU轮科,所以迟迟没有评上副高。他在帖子直言,不明白这些跟医生专业水平有什么关系。随着这一规定的普遍实行,有些地区已经意识到部分问题所在并出台了应对策略。2023年12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将进一步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力度。其中,对医生下基层服务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要求,明确提出:严格落实执业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之前到基层服务政策,服务期间暂停在原单位的处方权,探索高级职称医务人员服务基层制度。这一举措,被很多业内人士解读为向“形式主义”开刀。2023年,湖南省在《湖南省卫生系列执业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下基层服务工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基层卫生机构每年1月和7月上报需求计划,通过人岗双选确定派出人员。以此,实现派出的医生精准匹配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有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这个必备条件,你怎么看?当医生晋升须下基层的规定在全国遍地开花时,今年年初,有一种声音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2024年初,各省两会期间,海南省一位市级政协委员公开发文,就本省下发的这一相关规定的文件给出了相应建议。这位临床医生出身的政协委员在文中表示,“作为长期身居在医院临床工作的医生,我更相对了解医院和医生的真实情况。”因此,“作为政协委员,自己有义务和职责提出其存在的不妥和建议。”文中提到了两点不妥之处并给出了建议:问题1:大部分三级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临床医师紧缺,方案的实施,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各三级医院医生的紧缺,从而影响医疗质量,对广大人民群众不利。建议:增加临床医生人数。问题2:每位医师的下乡连续时间过长,影响其他医生轮换的机会,从而耽误很多医生的晋升;同时,因为长时间失去原单位条件和平台,会耽误很多医生的自身业务水平提升和开展新技术的时效。建议:缩短连续下乡时间为3个月或半年。鉴于“下乡作为卫生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弊大于利,且下乡帮扶本质上也不需要所有医生参与,因此,作为政协委员,他提出建议:取消下乡作为卫生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这并不是第一位关注此事的政协委员。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凌锋就曾提到,下乡的医生多是为了晋升职称而来,实则无心帮扶。作为中国志愿医生项目发起人,凌锋对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过程中的种种乱象很是痛心。她指出,很多帮扶医院只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而医生只是为了提职称,根本不管(下派的医生对基层医院)有多大作用,有没有作用。“这是最大的问题!我去了70多个县,几乎各个县都这样”。鉴于以上情况,不少医生认为,“下基层”是重大利好的政策,但大可不必与“医生评职称”联系起来,比如,“多点执业”模式、“医联体”模式、“县镇一体化”模式等等。2019年,凌锋委员提交的两会提案也与“下基层”密切相关:她建议把中国志愿医生团队的“医疗扶贫模式”和现有的“医院对口帮扶模式”结合起来,让真正愿意参与医疗扶贫的医生有机会、时间参与扶贫工作。她曾说:中国志愿医生团队主要完成五项任务——调研、解决(在当地义诊、手术、查房、讲课等)、带回、培训、建朋友圈,还可通过建工作站培养当地医护人员,留下一个不走的医疗队。参考来源:各省卫健委官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南方都市报等。责编|阿泰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 ➤ ➤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